2025.04.08
升學資訊
活動期間:[2025.04.08 ~ ]

114國中會考/數學科/考前分析

114會考╱數學科-試題趨勢、常考題型重點剖析!
【力宇教育╱李熙老師】



一、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試題題型與趨勢
  今年的國中教育會考是108課綱的第四屆學生,李熙老師以111~113年的試題為例,說明今年會考的整體趨勢:
  • 選擇題25題
  • 非選擇題維持2題
  • 最後2題為生活題組題
  108課綱推行以來,數學科多設計素養導向、跨領域等活用試題,但試題本中仍會維持一定比例評量重要核心學科概念,此外,也會更強化「生活實踐題」的設計,透過真實情境脈絡進行提問。

◆ 113年會考各冊題數分布

01


◆ 111~113年會考出題分布
02
 
二、應考訣竅
  1. 選擇題四個選項平均分配,若同學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時,可依照其他試題所出現的選項,以平均分配的方式來猜選答案,命中的機率會相對高一些。
  2. 非選擇題絕對要能寫盡量寫。以113年的數學科級分對應表而言,若非選擇題拿0分,則選擇題必須25題答對23題才能拿到A;而若是非選擇題拿到滿分6分的同學,選擇題只要答對19題,容錯6題,一樣可以拿到A,由此可見非選擇題的重要性。
    註:李熙老師分析數學科級分對應表,以及各等級容錯題數,詳見影片。
  3. 作答順序與時間分配:選擇題第1~15題(25分鐘)→非選擇題(10分鐘)→回頭寫剩餘的選擇題。
  原則上選擇題第1~15題為基本分數,非選擇題通常為1題代數與1題幾何,代數題通常都要討論,需要作答的時間會比較久一些;另一題幾何題的第1小題很好拿分,希望同學多多把握。

三、常考題型分析
  1. 因、倍數:如果只用國小的知識來解題會比較吃虧,同學可以詳讀第一冊的因、倍數性質來幫助解題。常考的概念:對稱性質、倍數的判斷、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應用。
  2. 內、外、重心:最近這幾年比較少考利用公式解題的題目,而是著重在三心的作法,以及三心延伸的特性。
  3. 二次函數:年年必考的主題,最常考的觀念為對稱性(對稱軸與頂點)、平移(開口方向大小不變)、最大值與最小值(頂點),同學一定要熟悉這些概念。
  4. 統計圖表:連續3年皆有命題,通常題目的文字量都會比較多,重點在於要了解圖表所表達的訊息,只要了解所問的題目重點,再結合圖表中的訊息,原則上都可以拿到分數,這類題型即為標準的素養題。
    註:詳細的常考題型分析與必考重點,請見李熙老師影片教學。

四、考前一個月的建議
  1. 加強「實戰經驗」
      務必要把歷屆的會考題練習至少2次以上,透過一次又一次歷屆試題的演練,可以幫助找出比較薄弱的章節,沒做題目之前似乎懂,做了歷屆試題後卻發現又有問題,利用這樣的演練把自己似懂非懂的觀念確實釐清。
     
  2. 不浪費時間在課綱已刪除的內容
      考試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在有限的時間下更要有「選擇性」的準備,千萬別浪費在那些不曾出過甚至根本不會考的題目。依據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」數學領域手冊規定,以下內容是114年會考不會出現的題型:
    (1) 不處理「絕對值的方程式與不等式」的題型。
    (2) 不涉及科學記號四則運算及其他底數的負整數次方。
    (3) 三視圖不出現提供視圖要求學生重製立體圖形。
    (4) 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,不考慮到無解及無限多組解的狀況。
    (5) 不涉及有兩個不等號的一元一次不等式。例:-2<3x+5<9。
    (6) 多項式乘法,乘積最高次為三次。
    (7) 多項式除法,被除式次數最高為二次。不涉及使用分離係數法。
    (8) 不出現函數符號 f (x)、g(x) ……。
    (9) 不談論圖形的包含關係。
    (10) 複合圖形以多邊形為限,不適合出現與圓相關的圖形。
    (11) 不介紹圓內角、圓外角、弦切角及圓冪性質。
    (12) 不處理兩圓的位置關係及兩圓的公切線。
    (13) 不涉及二次函數的配方法。
     
  3. 訓練自己在時間限制壓力下做題
      自己在家模擬考場情境,塑造考試的氛圍,甚至工具的選擇(碼錶、2B鉛筆、畫卡),都要盡量貼近實際考試,強化自己拿到試卷後的讀題速度、作答速度、時間分配、甚至猜答案,事先培養這些臨場考試技巧,相信大家可以在最後一個月做最完整的準備。
     
  4. 調整身體狀態
      剩下一個月的時間,同學們應試著慢慢提前睡覺,在考前一個禮拜時最好可以達到22點前就寢,讓身體有充足的休息時間。飲食方面也以清淡為主,盡量不要吃調味重的、辣的,讓身體保持舒適健康的狀態迎戰教育會考,祝福每一位即將上考場的會考戰士們,及第成名!